報告主要分為以下四部分:
01
中企赴外參展呈現七大特征
今年上半年,盡管地緣政治動蕩、世界經濟復蘇路途曲折,但從全球展場數據來看,已經有超過20萬家中企赴外參展,中貿智庫共抽取有效樣本27726家企業。具體到二季度(Q2),有效樣本達到17698家,涉及44個大行業與687個小行業、包含61個國家和地區的329個展會項目。報告對中國參展商數量規模進行了排名,分別列出了中企參展數量TOP10的國家或地區、展會以及赴外參展企業數量TOP10的省份、城市和行業類別。總體來看,抽樣企業赴外參展呈現出以下特征:
1.赴外參展數量大幅提升。從同一比例抽取的有效樣本數量來看,從Q1的10028家增長至Q2的17698家,大約提升了76%。這是由于疫情干擾因素逐步消退,國際航班逐步增加,企業國際交流的意愿增強,全球會展活動也逐步進入到活躍期。數據顯示,截至6月底,中國貿促會已完成2023年度3個批次,共75個組展單位赴57個國家和地區實施出國展覽項目計劃批復1137項,計劃展出面積69.6萬平方米。
2.赴外參展目的地集中度較高。與Q1赴TOP10國家或地區參展企業數占到了抽樣企業總數的99.80%相比,Q2的TOP10國家或地區參展企業數占抽樣企業總數的91.95%,集中度有所下降,但仍主要集中于TOP10國家或地區。Q2的TOP10國家或地區分別為德國(4618家)、中國香港(3898)家、俄羅斯(1930家)、泰國(1480家)、新加坡(1261家)、美國(847家)、越南(656家)、巴西(590家)、土耳其(498家)、印度尼西亞(496家)。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各國多地區展會活動恢復迅猛,吸引企業前往參展,全球會展呈現復蘇態勢。
3.赴外參展東西方平分秋色。Q2中企參展數量TOP10國家或地區中,德國、美國為西方發達國家,這兩國企業參展數占TOP10總數比例為33.58%,占總樣本展商數比例為30.88%。前往俄羅斯及亞洲的泰國、新加坡、越南、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參展的中企比例分別占TOP10總數的38.84%,占總樣本展商數比例為35.72%。
4.“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出展熱門地域。在TOP10國家或地區中,俄羅斯、泰國、新加坡、越南、巴西、土耳其、印度尼西亞等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赴上述7個國家的中企展商數量占TOP10展商總數的比例為42.47%,占總樣本展商數的比例為39.05%。
5.頭部展會仍然是中企赴外參展的首選。Q2的TOP10展會展商數量占所有抽樣展商數量的37.38%。Q2的TOP10展會分別為2023年中國香港國際禮品及贈品展覽會(1122家)、2023年新加坡城國際葡萄酒、烈酒和啤酒展覽會(818家)、202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展覽會(788家)、2023年德國腓特烈港國際自行車貿易展覽會(690家)、2023年中國香港國際家庭用品展覽會(688家)、2023年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金屬加工技術展覽會(602家)、2023年中國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覽會(510家)、2023年俄羅斯莫斯科國際工程建設展覽會(504家)、2023年印度尼西亞雅加達國際運輸展覽會(495家)、2023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太陽能技術博覽會(398家)。
6.各省市赴外參展積極性有所提高。從赴外參展商數量TOP10的省份和城市來看,外貿大省強市依然是參展主力軍,其余省份也在奮起直追,河北省、河南省進入Q2的TOP10榜單。這也體現在TOP10省份參展商數量占比有所下降,達到37.46%,而Q1這一比例達到50.53%。Q2赴外參展商數量TOP10的省份分別是浙江省(1590家)、廣東省(1546家)、江蘇省(903家)、山東省(546家)、福建省(542家)、香港特區(516家)、上海市(381家)、河北省(219家)、北京市(211家)、河南省(175家)。
7.我國出口優勢產業參展表現優異。Q2中 TOP10大行業展商數量占總樣本展商數比例達到44.93%,TOP10小行業展商數占總樣本展商數比例為11.91%。Top10大行業分別為機械(1464家)、建材(1268家)、電子(868家)、汽車配件及售后(721家)、食品(707家)、電工(635家)、工程機械及配件(617家)、照明(594家)、包裝(560家)、化工(518家)。
Top10小行業分別為其他電子(462家)、塑料(255家)、其他照明(239家)其他汽車配件(202家)、石材石料(192家)、其他食品(170家)、其他包裝(167家)、風機排風設備(166家)、家用電器(129家)、其他機械設備(125家)。
02
樣本城市簡要分析
報告對不同城市赴外參展的重點國別、行業進行了考察。中貿智庫項目組選擇了中企赴外參展數量TOP10的城市作為樣本,進行簡要分析。TOP10城市分別是深圳市(608家)、香港特區(516家)、上海市(381家)、寧波市(373家)、杭州市(257家)、廈門市(246家)、廣州市(234家)、蘇州市(216家)、北京市(211家)、溫州市(210家)。總體來看,這些城市占抽樣展商總數的18.37%。
具體情況參見下表:
03
赴RCEP區域和中國香港特區參展簡要情況
今年6月2日起,《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對菲律賓正式生效,標志著RCEP對東盟10國和澳大利亞、中國、日本、韓國、新西蘭等合計15個簽署國全面生效。自2022年陸續生效以來,RCEP各簽署國經濟都從中獲益,此次全面生效,將進一步提升各簽署國履約信心,使得區域間經貿往來更加密切。對于中國企業來說,利用RCEP規則,不僅僅是用好原產地規則以享受關稅優惠,更要在RCEP內進一步優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用好區域一體化的大市場。因此,RCEP區域也成為中企赴外參展必須關注的區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香港特區對加入RCEP持積極態度。鑒于香港特區在國際經濟,特別是亞太地區經濟活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本報告首次將中企赴香港特區參展和RCEP參展情況一并進行分析。目前來看,中企赴RCEP區域和香港特區參展呈現以下特征:
1.高度重視赴RCEP區域和香港特區參展。一方面,二季度RCEP國家和香港特區展會數目多、類別多、影響力大,抽樣到的數目達到67個展會,占抽樣展會總數比例的20%;另一方面,Q2中企赴香港特區和RCEP國家參展商總數達到8138家,占抽樣展商總數的45.98%。
2.赴RCEP區域和香港特區參展數量高度集中。中企赴香港特區參展數量遠遠多于RCEP國家數量。這一數量排名先后是中國香港特區(3898家)、泰國(1480家)、新加坡(1261家)、越南(656家)、日本(443家)。這5個國家和地區的展商總數占RCEP區域和香港特區中企參展總數的95.08%,占總樣本展商數比例為43.72%。
3.頭部展會對中企吸引力較大。赴RCEP區域和香港特區TOP5展會展商總數,占RCEP區域和香港特區展商數比例為43.36%,占總樣本展商數比例達到19.94%。這五大展會分別是2023年中國香港國際禮品及贈品展覽會(1122家),2023年新加坡城國際葡萄酒、烈酒和啤酒展覽會(818家),2023年中國香港國際家庭用品展覽會(688家),2023年中國香港國際春季燈飾展覽會(510家),2023年泰國曼谷國際機械制造展覽會(391家)。
4.參展行業多集中在制造業領域。赴RCEP區域和香港特區大行業展商數量Top5分別是照明(442家)、機械(423家)、建材(387家)、食品(309家)、電子(299家)。小行業展商數量Top5分別為其他照明(203家)、其他電子(166家)、塑料(130家)、其他包裝(82家)、風機排風設備(82家)。
04
思考與啟示
當下,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地緣政治動蕩、高通脹、俄烏沖突等因素依然對我國外貿發展帶來影響,特別是外需不足對企業通過海外參展來拓展訂單構成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要在進一步練好內功,提高產品和服務競爭力的同時,也需要通過進一步細化明確參展目標、搭建特色鮮明展位、創新展覽展示內容等途徑,展示自身實力,從而提高參展效率。對于政府部門和貿促機構而言,在做好常規參展服務同時,還要在引導企業分享參展經驗,鼓勵中國企業到境外自辦展,強化風險防控等方面下足功夫,護航企業海外參辦展。
備注:
1. 本調研報告版權屬于中國貿易報社、中貿智庫,轉載請注明出處。
2.限于篇幅因素,本報告只對中企赴外參展數量TOP10的省份、城市進行了簡要分析。若需獲取其他省份、城市外展數據信息,請聯系中貿智庫會展項目組,以定制化方式提供。
中國貿易報社、中貿智庫會展項目組
策劃統籌:總編輯 范培康
聯絡協調:會展合作組負責人 周春雨
執行撰寫:商貿投資組負責人 張 凡
數據分析:編輯記者 張寒梅
視覺設計:美術編輯 高志霞
數據來源:全球展場數據
技術支持:知展科技
圖片來源:展會官網
來源:中國貿易報
投稿/建議:geyan@ccpi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