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簡稱工發組織)第十九屆大會期間,工發組織舉辦《2022年工業發展報告——后疫情時代工業化的未來》(簡稱報告)發布會。
報告顯示,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造成巨大影響,制造業仍是經濟支柱產業。該報告通過對國家、行業和公司等多層面研究,論述了當下危機的不同影響,并分析了在當前形勢下影響經濟韌性和脆弱性的因素。
報告分析,工業能力對經濟韌性至關重要,工業部門不僅創造就業機會和收入,而且在疫情期間為世界各地供應必需品并提供基本服務;制造業能力更強、工業部門結構更加多元化的國家能夠更好地承受新冠疫情所帶來的經濟和公共衛生影響;應用全新的先進數字化制造技術能夠為增強經濟韌性提供助力。報告研究結果重申了以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目標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九項目標的核心意義。
報告認為,在后疫情時代經濟復蘇的情況下,要想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需要國際社會加倍努力和協調行動,加強政府能力、消除數字鴻溝、促進綠色轉型以及提升本地工業韌性。
報告指出,截至2021年,與新冠疫情前的經濟估計值相比,發展中和新興工業經濟體受影響的幅度存在明顯差異,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預計損失幅度最高,達13.8%,而中國的預計損失幅度最低,僅為1.4%。此外,新冠疫情加速了工業生產向亞洲轉移的大趨勢。中國的制造業部門在疫情初期受到了巨大沖擊,但由于政府采取了十分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其制造業部門能夠迅速恢復到疫情前的增長率水平。相反,工業化國家工業生產的下降往往會持續更長時間。預計中國與其他亞洲發展中和新興工業經濟體在全球制造業生產中的比重甚至在2020年和2021年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
報告概述參見:
https://www.unido.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2021-11/IDR%202022%20OVERVIEW%20-%20CN%20EBOOK.pdf(中文版)????????
https://www.unido.org/sites/default/files/files/2021-11/IDR%202022%20OVERVIEW%20-%20EN%20EBOOK.pdf(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