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使世界大變局加速演化。走過近八載歲月的“一帶一路”,展現出強大韌性與活力,成為驅散全球疫情陰霾的一縷春風。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59.6億美元,同比增長14%,占同期總額的17.4%,較上年上升1.8個百分點。在沿線國家新簽承包工程合同額415.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34.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5.2%和12.9%。
一帶一路合作更加注重高質量
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近日在國際金融論壇2021年春季會議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沖擊,也凸顯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國面對這次重大危機,不能再獨善其身,必須攜手前行,共克時艱,共同應對這足以阻礙世界全面可持續發展的變量。
“我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的增長證明,‘一帶一路’布局具有前瞻性,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中國貿促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義桅在接受《中國貿易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疫情發生后,全球供應鏈從原來越來越長、強調效率,到現在更看重自主可控、多樣、分散、安全、韌性,區域化、本地化加強,“一帶一路”合作順應了此趨勢。同時,我國也提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進行有針對性的投資。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碧珺表示,分區域看,在“一帶一路”沿線,中國對東盟投資增長潛力較大,東盟地區具有“一帶一路”海外支點優勢。目前,中國和新加坡、老撾、緬甸、印尼等國建立了人員“快速通道”和貨物“綠色通道”,并積極探討建立中國與東盟和東亞區域“快捷通道”和“綠色通道”網絡,以維護地區供應鏈產業鏈穩定。
王義桅表示,隨著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不斷深化,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在繼續保持規模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高質量高標準,包括加快建設各種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科技園區;不斷擴容國內自貿試驗區,持續釋放制度紅利;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打造對外投資新亮點等。同時,RCEP的簽署及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也在引領中國對外投資的高質量發展。
為沿線國家帶來民生福祉
從印尼爪哇島上的雅萬鐵路,到克羅地亞南部的佩列沙茨跨海大橋;從烏干達的卡魯馬水電站項目,到孟加拉國卡納普里河河底隧道項目……放眼全球,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成果遍地開花,帶來的民生福祉實實在在。
孟加拉國卡納普里河河底隧道項目位于吉大港市卡納普里河入海口,是孟加拉國首條水下隧道。該項目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路線全長9000多米,全部采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建造。4月,在孟加拉國疫情日益嚴峻的情況下,項目連接線東岸高架橋箱梁全部架設完成,標志著項目連接線及附屬結構施工取得突破性進展,項目將進入多點發力、全面沖刺階段。
“通過與中國的技術合作,孟方技術水平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提高,也為我們培養了大批寶貴的技術人員。”卡納普里河河底隧道項目指揮長哈魯努爾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在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的同時,也帶動培養了眾多當地技術人才,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了重要動力。
絲路國際聯盟大會近日發布的《2021“一帶一路”調查報告》指出,超過2/3 的受訪央行表示,盡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或多或少對“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產生了負面影響,但“一帶一路”倡議將有助于其轄區內疫情后的經濟復蘇。
疫情防控期間,中企承建的亞吉鐵路承擔起民生保障重任,超過150萬噸的民生必需品、防疫物資、工業原料等源源不斷地從吉布提港運到埃塞俄比亞內地,去年全年貨運總量同比提升35%,有效緩解了吉布提港貨物積壓狀況,提升了東非地區重要物資的轉運效率。
多領域轉型合作,促進投資增長
王義桅表示,當前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從原來的“重資產”走向“輕資產”,即注重綠色、健康、數字化等領域的合作;從原來的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投入轉向現在的創新驅動。
從去年開始,中資制衣類企業——利德成集團在其位于孟加拉國達卡的廠區內建設光伏電站,以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少碳排放,從綠色發展的角度助力“一帶一路”建設。4月,電建股份公司和上海電建公司聯合體與阿根廷胡胡伊省能礦公司簽署了阿根廷胡胡伊高查瑞200MW光伏項目的EPC總承包合同,項目建成后,預計平均每年減少1.29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中國也參與了在阿聯酋、肯尼亞等國家及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
“后疫情時代,綠色復蘇成為全球疫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何厚鏵指出,建設綠色“一帶一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方向。以綠色基建、綠色金融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發展,在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加強合作,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1“一帶一路”調查報告》顯示,在“一帶一路”推動綠色復蘇方面,受訪央行認為,投資綠色能源和交通、合作制定“一帶一路”項目標準是最為重要的途徑;開展政策對話和發展綠色技術也被認為是實現綠色未來的重要驅動力。
王義桅表示,在疫情常態化防控形勢下,抗疫物資可能不僅僅從中國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運輸銷售,還將涉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本土生產,會帶動相關投資的增長。另外,產業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等也會促進一些新領域的投資。未來,我國一方面需繼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另一方面也需高質量建設“一帶一路”,確保供應鏈的安全、自主可控,對沖美國推動供應鏈、核心技術與中國“脫鉤”等行為。
[新聞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