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一:不讀《運輸指南》,頻遇難題。
《運輸指南》是展品運輸代理在每個展覽會開幕前制定的一份實用性文件。通過相關逾徑分發到參展商手中,以便相關人員能及時了解展品運輸中的相關環節,及時應對緊急問題。為了保證展品運輸的安全性,避免展品在整個運輸、裝卸和展臺就位的全過程中出現損壞與丟失展品的現象,《運輸指南》對參展展品的包裝、嘜頭、運輸保險提出了相關的規定和建議,對超重、超限展品的運輸、裝卸和展臺就位也做出了相應的提示。大了保證運輸代理在展覽品從抵達指定的港(站) 開始到展臺就位的這段時間里,有充足的時間完成展品的報關、報檢、提貨、運輸、查驗、熏蒸處理等必要的手續和操作過程。收到《運輸指南》后,可以組織相關人員認真看一看,讀懂了再干可以少走彎路。
陷阱二:少繳關稅,壓低價格,自找苦吃。
出國參展需要辦理展品和運輸單證、海關手續、保險手續,但是,各國對單證具體要求可能不一樣,需要事先了解,并相應做好準備。為了方便通關,所有展品都必須標價、申報。出售品需要標價,其他展品和用品比如禮品、宣傳品、自用品、招待品、道具等即使是無商業價值,也需標價。有些參展企業為了少繳關稅,在展品清冊上做手腳,將貨物價格標得很低。這也許會省一些小錢,但會得不償失,自找苦吃。海關人員有許多辦法對付未如實中報者。一旦被認定瞞報貨值,會繳納數倍罰款,展品被扣押。
展品若受損,保險公司將按報關清冊賠償。因此,參展商還是如實申報為好。
陷阱三:心存僥幸,不買保險,得不償失。
運輸險是展品在運輸和展覽過程中的保險。在展品發運并取得提單后,按展品清單上的價格辦理保險手續。一般可辦理一切險種,并取得保險單。保險期從展品在國內倉庫發貨至運回國內倉庫止。分保業務可交由承保行辦理。建議參展商根據自己展品的實際情況加上附加險,如它可以提供盜竊險和破損險的保護。在運輸途中發生破損丟失,應設法向事故責任方取得理賠單證,若無法取得理賠單證,則要求責任方寫證明書。受損方填寫受損報告書,連同索賠清單交承保公司辦理索賠手續。索賠期一般為一年。忠告您:一旦出險,現場取證最重要。
陷阱四:標簽標注不詳,運輸延誤。
在國內,參展樣品的包裝通常由參展企業工作人員解決。包裝一定要做到細致入微,要在貨物的包裝箱上將標簽填好,企業名稱、展覽會的名稱、展臺號、日期、貨物名稱等細節都要寫清楚。這些雖然是細節,但很容易產生麻煩。有的企業只寫展覽館的名稱,沒有寫展會名稱,就會耽誤運輸。比如法蘭克福展覽中心很大,經常同時舉辦兩個或者三個展覽會。如果展會名稱不清楚,運輸商就不知道該將展品送到哪個館。
企業名稱和日期也應明確。企業在公司所在地發貨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企業找的運輸商常常為了壓低成本,特貨物轉包出去展品經常會被兒次轉包,最后由一家有運輸實力的公司把貨物集中起來統一發貨。由于幾經轉手,最后接貨的公司并不知道該貨的貨主是誰。如果貨物標簽上公司名稱不清楚,展覽會的運輸代理去提貨的時候,就不知道哪一件是要參加展覽會的展品。在展覽旺季,展覽會的運輸商每天收到的貨物很多,常常分屬不同的展覽會。因此,展品運輸時標簽的內容就顯得格外重要,一旦沒有寫清楚,就容易造成貨物丟失或進錯場館的情況。
一些大件設備,比如紡織機械等,基本都是大廠商生產的,他們參展通常會自己派車將貨物運到展覽會。如果不是自己運輸,展品包裝外的標識更要全面。這些方面,B美國家比較規范。比如在較大設備的箱外,他們會在箱子四角用火燙出鏈子狀的標志,表明這里是可以用來吊的位置。另外,機器的重量、重心、方向等都有清楚的標志。這樣,展品進場時工人搬運操作起來就不會把貨物碰壞。如果展品是易碎品,在包裝時里面要加好防震的材料,箱子外而要特別注明易碎標志。如果展品不能倒放,也應該標明清楚。因為在航空運輸展品進不了艙門時,運輸人員如果看到不能倒放的標志,就不會倒放,而會建議該展品換飛機或者采取其他的運輸方式。
陷阱五:雇用游擊隊搬運工,展品受損,無人買單。
目前,很多展覽館管理不善,展覽館內常常有一些游擊隊式的搬運工。他們看見參展商進來就蜂擁而上,以極低的價格承攬搬運業務。他們的價格雖然很低,但是服務的安全性沒有保證。
游擊隊式的搬運工在搬運過程中發生貨物損壞時,通常的辦法就是逃跑。有的甚至本身就不是真正的搬運工,因此在搬運過程中,常常會有盜竊展品的事件發生。游擊隊式的搬運工雖然價格便宜,但是參展商圖便宜發生展品損傷的問題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參展企業的工作人員也不宜加入展品卸載工作,一旦出現展品損傷,責任難以分清。一般情況,組展商與指定的展品運輸商都會有合同在先,如果在搬運中出現展品或人員的損傷,可以找展品運輸商要求一個合理的解決方式。
陷阱六:無視展品運輸跟蹤,無奈“開天窗”。
現在很多參展企業都是全委托組展商或運輸公司辦理展品運輸,而企業自身卻不安排任何人跟蹤此事,這是不對的。一旦出現展品延誤、缺失等情況,責任在運輸方,可損失最大的自然是參展商。
參展商希望在展覽會期間向觀眾展示自己的展品和技術,但往往因為發貨不及時貽誤了時機。展會上,有時候個別展位上空空如野,業內俗稱“開天窗”。出現這種問題是由于參展商從國內港(站) 發貨較晚,導致展品在規定的抵達港(站) 時間之后到達。這會給參展商指定的展品運輸代理帶來提貨、運輸、報關和報檢等方面的時間壓力,進而導致參展商不能及時參展或無法將展示產品擺上展臺。這就要求參展商事先做好運輸籌劃方案。整個方案涉及運輸方式、運輸路線、運輸日程和運輸費用等因素。在確定展品運輸日程時,不僅要考慮運輸所需的時間,還要考慮展品、道具、資料等展覽用品準備所需時間,以及辦理有關單證和手續所需的時間。
展會后,鑒于回運高額的運輸費和復雜的海關手續,雖然展會主辦方是不允許在展會現場買賣樣品,但仍有部分參展企業會將參展樣品賣掉,或是贈送給意向客戶。如果展品需要回運的企業要注意,在展品出運前,務必要填寫完整的展品清冊單(中英文兩種格式)。展品清冊是向國內外海關報關、清關的重要單證,也是出售展品時的價格依據,否則展品回運將會遭遇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