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歐盟營商環境變化呈現出保護主義抬頭、持續退步的總體趨勢。在《歐盟營商環境報告2020/2021》發布會上,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趙萍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加劇歐盟保護主義,企業進入歐盟市場難度上升,外資企業對歐盟投資信心下降。
根據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的調查,21.34%的受訪企業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歐盟及成員國的經濟政策對外資更不友好。
趙萍說,面對疫情,歐盟及成員國本應集中力量幫助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共度難關,但歐盟卻以防范疫情風險為理由加強外資審查力度。歐盟發布的《有關外商直接投資和資本自由流動、保護歐盟戰略性資產收購指南》,指導成員國出臺政策防止外國企業收購醫療相關企業或相關產業。西班牙、法國、德國、捷克、意大利、波蘭出臺或者修訂了本國的外資審查法律,從擴大審查行業范圍、降低觸發審查的股比門檻、強化審查機構權限等方面加強外資審查。
2020年以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波蘭等國均嚴格按照《歐盟外資審查條例》建議,對實體或虛擬的關鍵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和軍民兩用產品,基礎物資供應,能夠獲得敏感信息、個人數據的領域和通信媒體等五大領域開展外資審查,并將醫療、生物技術等產業也納入審查范圍。
由于歐盟持續收緊外資審查,中資企業在歐投資遭受的歧視性待遇有增無減。中國貿促會研究院的調查顯示,在并購過程中觸發過歐盟外資審查的企業中,有38.85%的企業表示遭遇過歧視待遇。其中,國有企業遭受過歧視待遇的比例更是高達55.56%,這些企業普遍反映,面臨比其他國家企業更為冗長的審查流程、更加復雜的審查材料要求等;還有47.45%的企業認為歐盟外資審查不透明,企業無法獲取被審查的相關信息,增加了企業投資的不確定性。
2020年6月,歐盟發布的《關于針對外國補貼旨在建立歐洲公平競爭環境的白皮書》,本希望通過提出新的審查工具填補現行歐盟監管制度的空缺,以解決外國補貼扭曲歐盟市場競爭的問題。
“《白皮書》對外國補貼定義過于寬泛,審查范圍過大,已經進入和準備進入歐盟市場的企業都被囊括在內。”趙萍說,在歐盟開展投資的外資企業甚至可能會同時面臨反壟斷審查、外商投資審查和外國補貼審查等三種不同的審查。企業還可能面臨歐盟和成員國兩個層面不同的評估標準、同時進行的不同申報程序,這將極大地提升交易的不確定性,成倍增加企業的投資成本、時間成本和溝通成本。
趙萍表示,為幫助企業應對疫情,歐盟及成員國出臺了包括調整短時工作津貼、延期納稅、提供優惠貸款等扶持政策來幫助企業度過難關。但調查顯示,受訪企業普遍反映并沒有公平享受到歐盟的扶持政策。其中,有46.26%的受訪企業表示完全沒有享受到扶持政策,44.27%的企業享受到部分扶持政策,僅有9.47%表示與本土企業一樣完全享受到歐盟的扶持政策。
趙萍具體介紹說,在5G領域,受訪企業普遍反映歐盟的網絡安全審查對于中國5G企業持有偏見。部分歐盟成員國基于未被證實的臆想渲染“中國技術威脅論”,限制甚至禁止中國企業進入其市場。調查顯示,67.14%受訪企業認為歐盟5G網絡安全審查對外資供應商造成歧視。在公共采購領域,雖然歐盟公共采購以透明和公正自居,但在實踐中外資企業反映會受到歧視性待遇。調查顯示,參與過歐盟公共采購的受訪企業中,57.89%認為歐盟公共采購對外資設置歧視性標準。
為此,趙萍建議,一是放寬外資企業市場準入限制。歐盟不斷收緊的外資審查,將廣大的外資企業拒之門外,不利于外資企業參與歐盟經濟建設,推動歐盟經濟復蘇。調查顯示,如果歐盟放寬市場準入限制,48.57%的受訪企業會選擇增加在歐盟的投資。建議歐盟放寬外資企業進入歐盟的準入限制,為外資企業提供更好的準入環境,幫助外資企業融入歐盟經濟,為歐盟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助力歐盟經濟復蘇。
二是停止設置新的保護壁壘與工具。建議歐盟及各成員國嚴格落實國民待遇和非歧視原則,杜絕對外國補貼概念做過度解讀,避免外國補貼審查成為保護主義的工具。
三是給予外資企業真正的國民待遇。建議歐盟對本地企業和外資企業一視同仁,避免選擇性執法和歧視性執法;同時,建議歐盟關注扶持政策的落地效果,制定明確的政策執行流程,確保外資企業公平地享受扶持政策。建立完善的企業投訴機制,認真對待企業對政府不公執法行為的投訴并嚴格依法處理。
[新聞來源:中國貿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