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交會四期工程去年底順利開工,未來這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綜合體之一。記者昨日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獲悉,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及周邊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已于今年年初完成優化,從四大方面全方位構建樞紐商業體系、打造世界領先會展平臺。其中,交通方面將有2條城際、4條地鐵在周邊經過,未來可實現25分鐘到白云機場,15分鐘到廣州南站,并可通過琶洲客運碼頭直通港澳。
廣交會展館地處琶洲片區,與珠江新城、國際金融城共同組成一江三城的廣州大CBD地區,集世界級商務辦公、金融服務和會展商貿為一體,是華南地區經濟最活躍、總量最大的片區,是廣州最具活力、動力和魅力的經濟引擎,是廣州率先轉型升級的發動機,是廣州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核心戰略平臺。
廣交會展館現狀已建成會展一、二、三期,總建筑面積110萬平方米。近年來,隨著國內會展業的高速發展,市委市政府積極儲備,推進廣交會展館高質量擴容,提升廣州市在會展行業的競爭力。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建成后,廣交會展館將成為全球最大的會展綜合體之一。
廣交會四期項目規劃總建筑面積51.5萬平方米,建成后廣交會展館總建筑面積161.5萬平方米。展覽總面積62萬平方米,其中室內展覽面積50.4萬平方米(含現有室內展覽面積37.5萬平方米,四期項目室內展覽面積12.9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11.6萬平方米(含現有室外展覽面積8.9萬平方米,四期項目室外展覽面積2.7萬平方米);配套會議面積4.9萬平方米(含現有配套會議面積1.6萬平方米,B區行政中心4-7樓面積1.8萬平方米,四期項目配套會議面積1.5萬平方米)。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結合廣交會發展需求,按照“一次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全面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推進展館及相關配套建設。從規劃要素、功能配套、審批流程、營商環境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推動琶洲片區發展及廣交會展館落地建設,通過空間規劃、產業鏈條、交通支撐、配套服務四大策略全方位構建樞紐商業體系、打造世界領先會展平臺。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表示,目前規劃部門已完成廣交會展館四期項目建筑設計方案審查,下階段將繼續以高質量和高效率的服務,為重點項目保駕護航。四期項目的建設是廣交會展館發展史上最大的擴建工程,項目現場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預計2022年9月竣工。四期項目啟用后,在展覽面積擴容的基礎上,專設會議中心,突出強化會議功能,為組織行業專業論壇提供有力支撐,改變傳統廣交會“展強會弱”的局面。
策略一:拓展發展空間——規模集聚、全球領先
提升室內外展覽空間,打造全球會展之都。2019年廣交會展館承接的展覽規模約為754萬平方米,為當年展覽面積全球第一。業內人士估計,四期啟用后廣交會展館展覽面積將大幅增加,至2023年可承接展覽面積有望超過900萬平方米。
策略二:壯大產業鏈條——商貿文化、嶺南魅力
優先發展展覽業、培育發展會議業、積極發展節事活動;補充電子商務、會展行業協會、商貿服務、交通運輸、倉儲等生產服務功能,增強住宿、餐飲、購物娛樂等生活服務功能;帶動旅游、工業設計、金融、建筑、郵電、信息技術、公共設施管理等外圍關聯產業。
策略三:強化交通支撐——空鐵聯運、直通港澳
廣交會用地位于華南快速干線東側,周邊匯集了2條城際、多條軌道線及多條城市主要干道,包括穗莞深城際琶洲支線、地鐵8號線、11號線、12號線、18號線,未來可實現25分鐘到白云機場,15分鐘到廣州南站,并可通過琶洲客運碼頭直通港澳。
策略四:優化配套服務——國際配套、展城融合
從需求出發,打造“宜展、宜業”的會展配套體系,建設交通、商務、酒店、餐飲、購物、旅游、休閑等綜合配套,打造廣交會購物中心、廣交會陳列館等,建立錯峰彈性機制,引導客商就地消費,實現展城融合。
[新聞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