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沖擊等諸多挑戰,中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外貿進出口明顯好于預期,外貿規模再創歷史新高。上述成就的取得與地方狠抓外貿發展息息相關。
日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外貿成績單已全部發布,各地外貿發展表現構成了全國穩外貿的生動圖景。透過地方外貿發展成績單可以看到各地外貿有哪些新變化,各地在穩外貿中又積累了哪些經驗。
逆勢爆發增長潛能:
從各地發布的外貿成績單來看,2020年進入“萬億元俱樂部”的省市有7個,分別是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北京、山東、福建。與2019年相比,外貿進出口規模在1萬億元以上的省市不僅數量保持了穩定,且均為東部地區省市,其排名也未發生變化。從2020年“千億元俱樂部”來看,18個成員多為中西部省市,數量同樣與2019年持平,領跑省市從2019年的天津變成了四川。與此同時,100億元以上和10億元以上的分別有4個和2個省區。
從排行榜來看,與2019年一樣,2020年外貿進出口規模排行榜上的“狀元”仍是廣東,外貿進出口總值超7萬億元,比2019年的7.1萬億元略降0.9%,占全國比重穩定在22%左右。2020年外貿進出口增速排行榜上的“狀元”是貴州,從2019年的同比下降9.5%轉為增長20.6%。從正增長的數量來看,2020年共有19個地區同比增幅實現正增長,比2019年減少了兩個。
綜上所述,東部地區仍是全國外貿穩定增長的頂梁柱,其發展趨勢是在穩定規模的同時加速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中西部地區正爆發出巨大的增長潛力,釋放后發優勢,在加速放量的同時更加注重質量,外貿呈現出更高質量的增長趨勢。
迎來“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外貿發展藍圖也已繪就。東部地區,廣東2021年將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上海2021年將實施“外貿轉型行動計劃”。中西部地區,重慶將2021年的進出口總值增長目標設定為5%,同時要推進貿易創新發展;貴州則提出貨物進出口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貿易高質量發展行動。
政策精準高效扶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江蘇、上海、四川、重慶、湖北、山東等地方外貿進出口規模創下歷史新高。而且,貴州、四川、河南、云南、江西、安徽、重慶、湖南、河北九省市實現兩位數增長。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各地采取了哪些舉措穩外貿?從各地反映來看,省區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政策出臺和實施精準高效是兩大重要原因。以2020年增速位列全國第二、規模居“千億元俱樂部”第一的四川為例,據該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0年,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外貿發展,將穩外貿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擺在推進“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突出位置來抓。同時,該省制定出臺了《全省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工作任務清單》《四川省關于支持外經貿企業應對疫情穩定外貿發展九條措施的通知》《關于穩外貿穩外資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同時開展外貿聯合行動,為企業提供法律、金融等服務,有力推動了企業實現外貿穩定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穩外貿的任務仍然嚴峻。2020年,仍有12地外貿為負增長,比2019年增加了兩個。此外,從區域來看,優結構仍需加快步伐,目前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四地占全國外貿總額的比重接近60%,西藏和青海等地在外貿發展方面的短板仍然明顯,規模和增速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表示,2021年中國外貿將面臨更多不確定性因素,但仍有較大發展空間,東部地區可繼續加速高質量發展,中西部地區則可以加速培育外貿發展的產業根基和外貿發展的生態,加速利用東部地區的產業溢出效應。總體來看,各地要加快開放步伐,充分運用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及其經驗復制推廣等契機,不斷深化改革,加速提升外貿競爭力。
[來源:中國商務新聞網]